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如果说谢安的话只是让她们看到了希望,那么长孙皇后的话就让她们激动不已。

谁不知道当今陛下最深爱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往往对她的话是言听计从。

如果说刚才谢安的话只是让李世民觉得他在找个理由让自己饶恕李云舒,那么长孙皇后的话就不得不让李世民仔细思考。

李世民本身就是一个聪明人,有长孙皇后这么一提醒,仔细一琢磨就知道谢安所说非常有道理。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那就是人口,虽然他向突厥交易,要回了许多以前被突厥人抢走的人口,但那只是几万人,对于整个天下而言,杯水车薪。

但是,如果自己以身作则,释放内宫的宫女们,再下一道圣旨让全天下的臣工世家效仿,不敢说从者甚众,但是也绝不在少数。

到时候自己不光博得了一个善待宫女的美名,而且还会让全天下的有识之士认为自己心怀天下,如此两全其美的事,岂不美哉!

想到开心处,李世民起身高兴的说道:“哈哈哈,谢爱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有爱卿在朕身边,天下安定恢复往昔,岂不是指日可待?”

李世民走到谢安身边,用力的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既然有谢爱卿为你求情,那么今日对你的责罚就免了。”李世民对着李云舒说道。

就在李云舒要跪下谢恩时,李世民挥了挥手让她下去,没有让她把后面的话说出口。

走之前,李云舒偷偷的看了谢安一眼,原来刚才是自己错怪他了,为了救自己,他不惜绞尽脑汁想出这么一个良策,可真是难为他了!

李云舒的眼神谁都没有注意到,但是偏偏没有逃过一直关注她的李世民,看到李云舒看谢安的眼神后,李世民就知道自己没有猜错。

等到李云舒下去后,李世民又对长孙皇后说道:“宫女的事就全权交由皇后代劳,这段时间要辛苦观音婢你了。”

“为陛下分忧,是臣妾份内的事。”长孙皇后屈身一礼道。

两人旁若无人的秀恩爱,喂了谢安满满一口狗粮。

“走,爱卿陪朕共进午饭,还有何治国良策一并献上,朕绝不吝啬封赏。”

李世民亲切的拉着谢安的手走了,一副君臣和谐的画面。

在陪李世民吃饭时,李世民边吃边问道:“谢卿,刚刚听卿的话,似有未尽之意,此时只有你我君臣二人,卿还不速速道来。”

谢安知道今日自己不说出个子寅卯丑,李世民肯定是不会放自己出宫的。

于是谢安放在筷子,正色道:“陛下,臣只有一句话,对外要厉兵秣马,分而化之。对内要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如此只需三五年,北面的草原必有变化,到时候陛下只需要分兵两支,形成合围之势,则草原可定矣!”

李世民也是聪明人,听到谢安的话,在他的脑海里有一丝灵感,但就是抓不住关键所在,于是脸上一片急色,道:“计将安出?”

谢安知道又到了他装逼的时刻,于是谢安故作高深,道:“陛下,臣夜观天象,推断出从明年开始,北方乃至于草原上,必然会发生干旱和蝗灾。

我中原之地何止万里,到时即使有影响但也不伤国本。但是草原十八部就不一样了,他们主要就是靠水草丰美,如果发生了干旱,他们肯定会为了一点点生存资源大打出手,那时别说是颉利,就是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部落满意。

而且位于东北部的薛延陀部,弃西突厥而投奔于东突厥,但是颉利对薛延陀部的首领夷男一直心存芥蒂,对薛延陀部横征暴敛,这已经让夷男非常不满。

如果陛下这个时候可以遣一使者,秘密出使薛延陀部,和他达成共识静待其变,到时只要东突厥内部发生动乱,陛下只需要从陇右道出一只奇兵直奔东突厥的王庭所在,再从河北道出一只兵马和薛延陀部一起进攻东突厥,那时东突厥将收尾不能相顾,必然会分崩离析。”

李世民本来就是马上皇帝,对于行兵打仗那可以说是他的拿手本领,所以谢安说的对不对,他只需要一思索就知道了。

不过有一条,让李世民不敢确定,于是他问道:“爱卿,你确定明年草原上会发生干旱?”

“是与不是,现在臣说了陛下心里定有疑虑,不如就让时间来证明,如果明年夏天如臣所言,到时候陛下开始实施计划也为时不晚,如果到时非臣所言,那么就证明臣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到时陛下是罚是弃都在圣心。”

谢安微微一笑,好似一切都掌握在他心里,让李世民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只在那些高人身上出现过。

“爱卿所言极是,既然对外说完了,那不知卿所说的对内具体又要怎么去做?”李世民不耻下问道。

“其实如何恢复一个刚刚结束战乱的天下,汉文帝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榜样,陛下只需要依法效仿就可以。

不过汉文帝只是以身作则,勤俭节约,轻徭薄赋,这些确实可以让民间恢复以往的繁华,但是时间上会很长久。

所以陛下还需要积极的做一些举动,一是让朝中大臣重新厘定律法,要以宽以待民为原则,想要让百姓放开手干,就不能给他们束缚那么多的枷锁。

二是让御史台监察吏治,争取做到吏治清明,不打扰百姓的生产为主。

三是要重视工部,调集全天下的能人志士,开发新的农具和种子,还有适合各个地方的种植方法,编撰成册广泛印发,交由各个地方的农司,让他们第一年在各地选择一块地以做实验,成功了则照例颁发执行,不成功则再改进。

如此往复,只需要三年时间,天下的粮食产量必然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足够的粮食,才是促进人口增长的必然条件。”

听完谢安的话,李世民一脸严肃,他这才意识到,眼前之人不光有战略的眼光,还有治理民生的才能。